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这些人一下子就对辽国的各类廉价小商品感兴趣了起来,等到辽国那些商人都去了边境的市集,一帮商人就一窝蜂赶了过去。他们也知道,不可能将所有东西都包圆了,要是互相竞争还容易被抬价,因此,熟识的那些商人商议了一番,划分好了范围,就直接开始了大采购。
甚至,附近一些牧民也闻讯赶来,比起汉家百姓,这些牧民更是什么都缺,因为汉家与匈奴常年冲突,边市也是经常关停,只能等着有走私的商队经过他们部族,如今听说边市又开了,便有许多牧民驱赶着牛羊过来趁着冬天到来之前,先购买一些必需品回去。这些牧民过来的时候,一开始差点被人怀疑是匈奴人又要入侵了,探子反复打探了好几次,才确定人家就是来采购的,饶是如此,大家也没真的放心,万一这些人是来打探军情的呢?
比起那些锱铢必较的汉地商人,这些牧民可就大方多了,生意做得也痛快,他们留下了大群的牛羊,最后带着大量的商品心满意足地离去,而这些同样引起了左贤王部的注意。
第70章
许多人都觉得,左贤王与右贤王发生了冲突之后,会铆着劲证明自己,实际上,稽粥非常冷静。
曾经匈奴人虽说并不像是现在这么强大,但是那时候,中原各国互相争战的同时,都能将匈奴东胡当软柿子捏。匈奴之所以之前能够在大汉身上占到便宜,不过是这个国家因为之前连年的战乱太过虚弱,匈奴才能占据上风。
匈奴才多少人口,就算是加上那些附属的部族,也就是那样,而大汉呢,虽说不像是匈奴一样,成年男子都能骑马射猎,但是,他们若是真的下了狠心,那么,能够动员起来的力量远不是匈奴人能比的。所以,匈奴这边对上大汉,需要做的其实就是不断削弱大汉的实力,防止大汉恢复到大秦时候的军事力量,另外,又不能真的将大汉惹急了。
像是这次,虽说在冒顿单于那里立下了誓约,但是,稽粥并没有打算在这事上耗费太多的实力,甚至,他还想着是不是要跟汉室通风报信,让右贤王在大汉好好吃个亏。
但是这次,在听说辽国居然派出了大军帮助大汉守城时,稽粥又想起了那一日在辽国边境遭遇的一切,他的眼神一下子变得凌厉起来。
辽国的崛起简直是毫无预兆,结果一下子就冒了出来,原本作为匈奴附属的鲜卑和乌桓竟然直接跪了,之前还直接收拢了姑息部和且渠部,加上东胡卢部的投靠,辽国顺势就在草原上扎下了不少钉子。
虽说暂时来说,辽国占领的地方对于匈奴来说无关紧要,但是长此以往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稽粥一直想要打击一下辽国,辽国毕竟是小国,损失人口稍微多一些,估计也就受不了了。到时候,匈奴也就能顺利拿捏他们。
但问题是,辽国所处的地方真的是不适合匈奴发挥,还有那棱堡,简直就是一个个刺猬,肯本叫人无从下口。
稽粥已经听说汉国也已经在西北那边修建了不少棱堡,这一次也该让右贤王那个蠢货却触触霉头了。
而大概是因为人力物力的原因,燕赵这边,边境上并没有什么变化,辽国的军队到了这里,也就放弃了他们最擅长的防守手段,而且,稽粥才不会相信,辽军能跟汉军同心同德,到时候勾心斗角是少不了的事情。
匈奴在汉室内部也是有奸细的,稽粥之前就打听到了如今那位辽王的底细。一个被放弃的皇长子,死里逃生之后建立了辽国,他才不相信辽王能跟汉天子毫无芥蒂,汉天子那边对这个意外活下来的儿子多半不会有什么愧疚之心,相反,只怕最想要削弱这个儿子实力的就是他。
这般一想,稽粥顿时就觉得,这事可行!他要趁着这个机会,哪怕要付出一定的代价,也要将辽国派来的援军打残,之后就能在辽国与汉国之间埋下一个互不信任的种子,之后,匈奴就可以从容挑起两国之间的纷争,然后从中取利。一个混乱的衰弱的中原,对于匈奴来说,才是最好的中原。
而对于辽国来说,这一次出兵,其实也是一个阳谋,如果汉室那边真的存了将辽军当做是炮灰的意思,那么,刘昌对于汉室的策略自然要调整。
这也是因为刘昌对于辽军的实力非常信任,他相信,就算是被汉军背刺,辽军再不济也能脱离战场。
张辟疆一开始对刘昌的自信还有些困惑,不过在他看到过辽军的演习之后,对此也就没了多少疑虑,用张辟疆的话来说,辽军比起张良笔记里面所见过的秦军精锐还要强大许多,加上强大的后勤能力,他相信辽军能所向披靡。要不是辽军数量不足,张辟疆都想要让刘昌现在就开始横推草原了。
稽粥是个比较谨慎的人,他其实并不喜欢冒险,这回既然下定了决心,稽粥便开始迅速动员起来。
如今草原上的牧草已经开始枯萎,在没有战争的时候,各个部族这会儿已经开始准备驱赶牲畜,往祁连山、阴山还有他们的祖先找到的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抵挡风雪的地方迁徙,如此才不至于冻死饿死太多的牲畜。
而稽粥既然已经下达了动员令,各个部族不得不响应征召,抽调战士,带上成群的牛羊作为军粮,赶往左贤王大帐,听候吩咐。而妇孺会留下来,他们会先做好迁徙的准备,等着战士们带回丰厚的战利品和奴隶,憧憬着能度过一个富余的冬天。
辽国王宫之中,原本的乌桓王和鲜卑王,如今的乌桓校尉和鲜卑校尉,他们如今都在积极汉化,直接放弃了原本的名字,找人给自己还有族人取了汉名。乌桓部族那边,多半干脆取了族名的谐音,以吴为姓,像是如今,乌桓校尉就叫做吴忠,恨不得时刻显示自己对辽王有着一颗忠心。
而鲜卑一族里面原本首领的名号就叫做慕容,后来干脆王族都以慕容为姓,这是个典型的鲜卑姓氏,在乌桓的ciji下,自然被鲜卑一族弃若敝履。他们可比乌桓人鸡贼多了,不知道从哪儿听说,以前东胡人都算得上是东夷,因此硬是找了几个人考证鲜卑一族的来源,结果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考证的,表示东胡也是殷商后裔,是武庚叛乱之后北逃建立的国家,所以,鲜卑人应该也是子姓。当然,这其实有碰瓷的嫌疑,他们自然也不能说自己姓子,别的不说,箕准那边估计就要炸毛,武庚叛乱逃到辽东,难道箕氏会不知道。
因此,鲜卑人干脆就再次往上追溯,表示自家也是黄帝后裔,然后又给自家找了个祖宗,说自家也是高阳氏之后,因此,原本的鲜卑王族直接以高为姓,如今的鲜卑校尉就叫做高信。
吴忠和高信如今都很庆幸当日果断投靠了刘昌,都是当狗,给刘昌当狗可比给匈奴当狗强多了。
他们都得到了一个爵位,可以世袭罔替,当然,封地肯定不能是原本的乌桓山和鲜卑山了,而是从别的地方给他们划分了一块封地。但是,他们依旧可以统领两族的军队,可以说,权力和财富都不缺。
而对于普通的乌桓人和鲜卑人来说,他们的日子自然是更好过了。他们不需要再住在资源匮乏的山上,有了大片的草场,官府帮着他们开挖地窖,制作青储饲料,让牲畜在冬天也有足够的食物,不至于掉膘。而且,比起匈奴人那边苛刻地只肯给他们留下很少的牲畜和奶干,辽国这边对于牧民就很宽容。
原本的牲畜是辽国的战利品,如今他们就是帮着辽王放牧的,但是新生的牲畜有一半是他们的,制作出来的奶制品,也只需要上交三成作为赋税,其他的就是他们自己的。他们要是从军,军功跟辽军一样计算。不,他们如今也是辽军的一员了!他们是辽军下属乌桓军和鲜卑军的一员,平时因为他们还要放牧,不能作为职业军人,所以没有津贴,但是战时补贴却跟辽军是一样的。
他们还能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粮食布料盐巴之类的生活必需品,生活质量直接就实现了三级跳。
而且,幸福生活是需要对比的,他们乌桓和鲜卑当初是被匈奴裹挟的,后来又主动投降,像是高信那时候投降得更快更主动,所以,哪怕爵位一样,他的封地就比吴忠大,资源也更多。
每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个炮灰,她们无恶不作,兢兢业业使出各种手段阻挠主角的进步,然而最终的结果都是被主角踩在脚下,成为主角的经验包。而余聆,就绑定了一个炮灰自救系统,穿越到每个世界里,抱住主角的大腿,完...
(本书又名千仞雪的妹妹。)穿越斗罗,成为了主角唐三的妹妹,同样的双生武魂,但并没有继承昊天锤和蓝银皇,而是一只千娇百媚的小白狐。更是拥有先天30级的魂力。在其他魂师用命获取魂环的时候。雪帝小雅,这是我刚抓的万年魂兽,你快点吸收了吧。帝天小家伙,我这前几年抓了只百万年的水货,想不想拿来做魂环?此时的她才发觉,她竟莫名其妙成为了魂兽中的团宠。她本以为能这么生活下去,直到那天,看着武魂殿派来大量的高阶魂师来围杀她。她才明白,宿命,是躲不开的...
小农民李二蛋,意外获得神奇的泡妞系统。从此以后,身边围绕着各色美女。泡妞的同时,系统还奖励各种宝物,技能,在世外桃源一般的小山村,过上了神仙都羡慕的逍遥生活。你有这么牛叉的系统,你怎么还是个副村长那?当也当个大村长呀!咳咳!小点声,别叫那漂亮的母老虎听到。你丫的懂什么?没有听说过好男不和女斗?我让着那只母老虎的,早晚有一天,我要叫这只母老虎给我唱征服。...
穿越?不,是穿书。年代文?不,是年代军婚文。一个毒舌的杠精,一个冷硬的腹黑男,还有一个憨憨的吃货小女鬼混在中间。于知南穿书重生喜当妈,怀里一个肚子里俩。她身怀空间,又有一个能够穿梭时空的闺蜜,虽然这个闺蜜不是人。欺负我的,打回去,骂我的怼回去,羡慕嫉妒我的,请问你是哪根葱?一人一鬼在7o年做起了生意,一不小心,生意我和闺蜜带着空间穿书7o...
叶玄穿越成为被掉包的皇子,还觉醒了天道酬勤系统。你挥剑万次,领悟诛仙剑阵!杀伐无双!你射箭万次,领悟射日一箭!箭灭大日!你锻体万次,掌握不灭魔躯!万劫不朽!你施令万次,掌握言出法随!逆天改命!我已踏上无敌路,未婚妻竟然来退婚?我让你肠子都悔青了!退婚当日,我一剑开天门!...